林延君 男,漢族,1943年11月生,東北師范大學中文系畢業。教授,長春大學中文系主任,校學術委員,當代改革發展理論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。長期擔任高校中文專業和留學生教學管理工作。主講《古代漢語》、《訓沽學》、《說文解字研究》、《秘書學》、《現代漢語及寫作》、《中國文化史》和留學生《漢語精讀》等課程。所任《古代漢語》1988年獲省統考第一名,被評為校級優考課,獲校先進工作者稱號;主講《訓詁學》獲校教學優秀獎。1993年獲全國首屆曾憲梓獎。1995年被評為長春大學首批優秀教師,1996年獲校優秀教學成果獎,同年《古代漢語》被評為長春大學首批省級優秀課。教學中堅持改革創新,堅持教學科研相經合,主持世行貸款科研項目1項,主持省級教研課題一項,參研3項,均已通過鑒定驗收。學術專著《詞類活用概要》由延邊大學出版,主編《六韜三略通鑒》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,參編譯著《太平廣記》,《語文基礎知識》;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,其中多篇獲省學會一等獎,《古漢語實同兩種活用法質疑》被收入跨世紀戰略文獻叢書《跨世紀改革發展戰略》和《里程碑》,另文被中國九洲出版社收入《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論叢》《“今宵酒滿何處”新創》被收入《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論叢》《古詩人“焦印卿妻”一處難解之迷》被收入《當代專家學者優秀論文集》,被當代改革發展理論研究中心聘為特邀研究員。多年從事教學管理工作,推動了長春大學中文專業建設,促進國際合作辦學,受到領導和群眾認可肯定。傳略先后被《華夏師魂》、《科學中國人》、《中外名人辭典》、《當代中國人才庫》、《中國文學藝術界名人古典》、《中華魂—中國百業領導英才大典》、《中國優秀領導人才大典》、《中國專家大辭典》、《中國優秀專家學者大辭典》、《世界優秀專家人才名典》等收錄。
林延君教授
《中國文化縱橫》內容簡介
中國文化源遠流長、博大精深、奧妙無窮,幾千年來深刻地影響著從封建帝王到普通百姓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,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民族英雄和政治精英,形成了一整套行為規范和一系列價值觀念,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。并以卓異的風格,獨特的魅力,風靡全世界。在當今東西方政治博弈中,顯示出巨大的文化軟實力,被歐美稱為東方神秘文化而備受關注。
在世界文化史上,曾經出現過四大文明古國、七大文明母體、二十六種形態的文化,中國文化創造了人類文明史上絕無僅有的奇跡,成為唯一不曾中斷的文化。在中國歷史上,有將近一半的時間,華夏民族只剩半壁江山,或者全部淪為異族統治。北方游牧民族多次以武力入主中原,華夏民族軍事上敗了,政治上輸了,惟有文化屹立不倒,反而同化了統治民族,多次上演征服者被征服的喜劇,顯示出頑強的生命力和強大的凝聚力。
中國文化之所以創造出舉世無倫的奇跡,在于它本身獨具的特質;在于它關注人生,以人為本,注重道德傳承所形成的價值觀念;在于它所鑄造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。
中國文化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解讀,從它產生的地理環境看,是大陸文化;從物質生活方式看,是農業文化;從社會的組織形態看,是宗法文化;從核心內容看;是倫理文化;從功能類型看,是政治文化。
- 2015-05-09·國學識人用人智慧
誕生于三國時期的劉邵《人物志》,是唯一流傳至今的中國古代人才學理論著作。該書論述了各類人才在生理素質
- 2015-05-09·國學精粹與商道智慧
講師:方修廣課程背景管理學大師德魯克說:管理者不能依賴進口,即便是引進也只是權宜之計,而且也不能大批
- 2015-05-09·《國學與修身和為人》
一,修身:道家:1,德善,德信;2,無私;3,知足;4,包容。儒家:1,自我批評;2,知行合一;3,從小事
- 2015-05-09·儒家文化
儒家是主張用倫理道德治理天下的政治文化派別。儒家思想對今日社會管理仍有指導意義。第一,儒家主張以精神
- 2015-05-09·國學領導力
輝煌的歷史能給我們增長信心,但切不可盲目自大。兩百年來,西方在自然科學、社會科學方面都取得了迅猛的進
- 2022-09-24·新商道領袖與國學智慧董事長精修班
【課程概念】: 文旅融合 ,是在文化創意為核心和引領下,文化與時代潮流的結合,文旅不應止步于走馬觀花,
- 2024-10-09·中國國學百家講堂與智慧傳承私塾班
名師引路同門共參 知行合一 私塾對談 國學,一國所固有之學術也,貫道器以為一,她蘊藏著恒久的治世之道與